07年蒙牛的好(可以看看有关它的分析《蒙牛集团全面分析资料(DOC 26)》下载吧,有比较的必要,从分析中看发展中的蒙牛的错误及策略)
蒙牛乳业(2319.HK)昨日在联交所发布2006年年报显示,由于原材料成本、营销费用增加等原因,去年公司经营费用激增57.7%,达28.17亿元人民币。
年报称,在公司去年营业收入中,液体奶(包括常温奶、乳饮料和酸奶等)继续为主要收入来源,占蒙牛收入87.8%,达到142.60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53.1%。
值得注意的是,蒙牛乳业去年经营费用约占蒙牛收入的17.3%。业内人士指出,这主要是因为公司加大营销宣传所致。国内乳制品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导致乳制品企业原材料成本和营业费用不断上升。光明乳业费用也比前一年增长124%。而此费用的增加主要是加大广告投入所致。
该股昨日收盘价为24.85港元,增3.76%。
08年下半年的蒙牛股权问题
由于将股权抵押给外资投行后股价大跌,蒙牛乳业(02319.HK)大约4.5%的股权可能落入摩根士丹利手中。于是牛根生泪水汪汪的恳求国内“兄弟们”救援,以免民族品牌归于“外寇”。据说,“江湖大佬”群起响应,演奏了一曲民族精英共御外敌的悲歌。这不是故事,而是正在行进中的真实表演,只不过这种江湖气息暴露了中国商业文明仍然处于小农经济时代的原始形态。
诸如宗庆后、牛根生等人以民族情感博取同情,进而以道德模糊信用,这是对商业信用文化赤裸裸的破坏。现在商业文明的基础是契约文化,每个人以及每个企业都必须为自己的信用负责。作为蒙牛乳业,选择在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的上市,意味着股权的国际化,极其分散的股权结构也明示任何时候都可能被外资收购。因此,牛根生的民族大义令人质疑。
经“救助总动员”,很多朋友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驰援,问题在于,这些人大多数有上市公司创始人或管理人的背景,如此巨款是其个人财富还是上市公司出纳?应该指出的是,这些曾经的创始人现在只是上市公司的股东之一或管理人,而不是其私人所有,其所投投资行为必须经过董事会同意。而商业规则中也绝没有不讲风险与收益的“情感投资”。
现代商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分工,各司其职,但中国企业管理存在着严重的角色混乱。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涌现大批私营企业,出现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两种单一所有制形态,而国有企业实际所有者缺位,造成国有与私营两种企业所有者与管理者事实上的统一,这意味着企业治理上的专权。进入新世纪后,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分别走向同一方向,即进行股份化改造,建立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其中很多企业上市成为公众公司。此时企业的所有制发生根本变化,不管是否控股,权利已经归属董事会,而原来大权独揽的经理(厂长)或企业主,则成为公司的经理人(代理人)。
但是,悠久的企业专制文化令现代企业治理架构形同摆设,那些转换角色后的厂长或企业主们,仍然延续原有的专断作风,形成事实上公私不分与凌驾于董事会之上的内部人控制。这显然是缺乏遵守职业操守的代理人文化,也是对契约的漠视。例如,深南电B没有经过正常决策程序,任由个别领导以绝对权威与美国高盛集团签订石油对赌协议,险酿大祸。
不仅是代理人文化的严重缺乏,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也越发罕见。中国企业家在艰苦的创业之后,往往失去进取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随着中国在制造业产能过剩以及竞争激烈,一个新的现象是,很多企业家不再专注于专业或多元化扩张,而向风险投资或财务投资转移,赚取快钱,成为投资家(或金融资本家)。例如朱新礼欲卖掉汇源,表示专注投资,虽然间接的鼓励了创业,但是,这些企业家却更没有理由谈论所谓的民族企业。
当前的经济困局,集中暴露了中国部分企业家、经理人的契约精神与道德操守的恶劣,如浙江出现企业主逃逸潮,这是企业对员工与债权利的漠视,不以“破产”这种合法的市场退出机制,而是转移资产并一跑了之,将责任抛给和社会。如果说华尔街人过于贪婪酿成大祸,那么,危机下的中国经理人与企业家所表现出的是毫无商业文明的蔑视规则与道德信用的缺失。
蒙牛的管理学习了海尔的OEC。
目前蒙牛乳业09年市盈率达到了23倍,较其它食品饮料公司大幅溢价。1月销量已经恢复到了三氯氰胺事件发生之前70-80%的水平,我们认为蒙牛最糟糕的时刻已经过去。但是行业的走势已经发生变化。未来的挑战更多,复苏的道路依然崎岖。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如果企业家把自己标榜的过于完美,形象过于高大,就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来保持自己的优秀形象,一旦犯了错误,即使微不足道,也会被无限放大,甚至万劫不复。
蒙牛的人有牛气(气味的气)
疯牛公司是上市公司,他的年报里面应该有年纳税额
不要喝酸酸乳,我和做牛奶的有熟人,酸酸乳成本最低.......
请持有伊利的朋友告全中国人们:支持伊利,拒绝喝蒙牛。蒙牛的利润2006年95%归老外享有,牛根生享有5%,2001年牛根生叛逃伊利被美国风险投资基金利用。在洋靠山的支持下,牛根生开始蚕食伊利的市场,对国家乃卖国求荣,对伊利乃釜底抽薪,洋主子赐予牛5%干股;一场灾难降临,乳制品行业无休止的价格战,民族食品受到威胁,也许若干年后我们的牛奶都要受洋人的控制,牛根生充当洋人的打手;也许牛根生还有一点良心,他将蒙牛5%股份在抛售捐献用于慈善。说到这里,该明白其实蒙牛是外国品牌(2006年仅上交中国1亿利税,伊利上交10亿),伊利是唯一没有外资合资的民族乳制品企业(光明:近40%股份是日本人控制)伊利才是真正民族品牌,故伊利成为奥运唯一乳制品行业赞助商,国家领导的英明决策(非常感谢相关领导保护民族品牌,壮大民族企业)。朋友们,现蒙牛350亿市值(PE:50倍),伊利市值172.3亿,市值还不到蒙牛一半(投资价值明显)。两税统一,伊利税收减免,08年每股利润可多增1元以上(每股达1.50元以上),加之奥运,伊利将迎来腾飞,现在投资伊利,正当其时,持有伊利股份的朋友坚决持股,与机构(庄家)展开一场价值投资战(林园19元大举见入伊利,目标3年5~10倍),共同分享伊利成长的成果。
最后:号召您身边的亲友,支持民族品牌,分享伊利,拒喝蒙牛。
中芯国际(00981.HK)公司11月14日晚间公布前三季度业绩,截至2017年9月30日止前3个月,集团实现营业收入7.7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7.75亿美元同比减少0.7%,环比增长2.5% ;公司应占溢利2589.9万美元,同比减少77.2%,环比减少28.6%;每股基本盈利0.01美元。公司盈利同比大幅下降,不及投资机构预期。
我来帮TA回答